毛毛思雨小站 诗之韵

从网景到Opera 浏览器统治五大洲的时机再次来了吗?

018年7月27日,浏览器Opera迎来新生登陆纳斯达克,上市首日股价上涨9.25%至13.11美元,市值约14.44亿美元。

  Opera是欧洲老牌浏览器厂商,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起起伏伏,几经波折。2011年以中文名“欧朋”名字进入中国,最高市场份额做到第三名(易观2012年数据,彼时前两名分别是UC和QQ浏览器),后来市场份额一路萎缩,速途研究院从2017年以来发布的历次浏览器市场分析文章,均显示Opera已经退出国内一线阵营(笔者注:国内市场份额的变化,也和Opera专注海外市场的策略吻合)。

  在2016年2月9日,昆仑万维与360等组成中国买方团,对Opera SoftwareASA进行100%股权公开要约收购,于2016年11月3日完成 100%股权转让的交割。从欧洲企业变成中资企业的Opera,被昆仑万维的周亚辉亲自出手改造,重新确定了发展战略和产品规划,又迎来了复兴。

  在营收层面,2018年第一季度Opera的净利润和去年同期相比大涨55%,持续自我造血能力加强。在用户层面,Opera有超过3亿用户,1亿MAU集中在非洲,1亿集中在东南亚和南亚,6000万集中在欧洲。各项数据都呈现出,比收购之前更快的发展速度。

  在Opera上市之际,CEO周亚辉接受媒体人雷建平的采访时说Opera在纳斯达克上市,几乎要把五大洲整个市场都联系在一起,这真是很有趣的事情,或许是纳斯达克历史上第一家这样全世界都参与的公司。

  纵横五大洲或许是周亚辉和Opera的一个梦想,但浏览器统治全球互联网的愿景我们早在20多年前就一次次喊起,并且差一点就成为了现实。

  今天的Opera上市,会是浏览器统治五大洲的时机再次来临吗?

  梦回1994 浏览器就是互联网

  1994年真是一个神奇的年份,科技、电影、文学、时尚、经济....几乎每个行业四面开花,诞生了很多影响后世的优秀产品和企业。

  1994年也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的元年,中科院和清华、北大的网络线路刚刚连接互联网。在中国互联网蹒跚学步之际,大洋彼岸的地球两端,出现了人类互联网历史上两个伟大的产品,分别是25年前刷爆全球媒体的Netscape Navigator和上周刷屏我们朋友圈的Opera,这两个产品国内翻译为网景和欧朋。

  提到网景,可能我年轻的读者没有听过,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,网景是被认为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,其江湖地位相当于后来的雅虎和今天的谷歌。1995年8月9日,网景上市,原本股票价值,为每股14美元,但很快倍增至每股28美元,上市当天股价升至每股75美元,几乎是当时创记录的涨幅,市值接近30亿美金。

  网景在1995年的上市,被誉为全球互联网商业元年,早已经被载入史册。由此,通过浏览器连接互联网成为了我们的早期认知,所以在当时浏览器就是互联网,互联网就是浏览器。

  很可惜,早期的网景还有Opera,火的快,泄的也快,市场早在90年代末期就被微软旗下的IE统治。但当IE成行业老大的时候,人类已经进入桌面互联网时代,浏览器已经不是互联网的中心,取而代之的是雅虎的新闻和后续谷歌的搜索,新的入口和中心不断吸引着我们的用户。比Opera和网景用户大了10倍不止的IE,也只被人当成工具看待了,难以复制当年辉煌。

  再之后,特立独行的火狐横空出世,谷歌旗下的Chrome也让浏览器进入了崭新的境界。然而这些明星产品,虽然革新了浏览器行业,但对于互联网产业来说也只是下了一场绵绵细雨罢了。

  沧海横流 移动互联网浏览器成主要入口?

  到了2011年,我感觉SNS开始疲软、百度搜索负面缠身、微信刚刚出世.....而以UC为代表的移动浏览器,在3G时代必然大红大紫。当时手机浏览器市场除了UCWEB、Opera、海豚等独立手机浏览器企业外,腾讯,百度,360等巨头也进入手机浏览器行业,与此同时飞流下载、飞信等手机客户端软件也内置浏览器,手机浏览器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宠儿。

  于是乎一个念头又涌出来“这个时候,终于轮到浏览器再次统治互联网世界了吧”,当时我在速途负责专栏运营和线下活动策划,我们以“移动时代浏览器新蓝海”为主题,抛出了“浏览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入口”的大讨论,并且在北京工商大学举行了线下沙龙研讨活动,十几位嘉宾做了发言分享。

  当时虽然各方观点各异,但都对浏览器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,甚至我本人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“现在APP这么多,下到手机里都找不到,还不如让一个浏览器,一站式搞定我们所有的互联网服务所需”。

  7年过去了,再回过头来看当初那场活动我们做的一些设想,很多都成为了笑谈。UC浏览器早已经“叛变了革命”,被阿里收入麾下;QQ浏览器也不温不火,在腾讯内部已非战略产品;360和搜孤等浏览器虽然支持多平台运行,但也早已经不在舞台的中央;至于喜欢强制捆绑的IE,就让它在PC平台继续发挥余热吧。

  Opera虽上市 但浏览器尚可饭否?

  从1994到2011,再到2018,Opera几乎走过了浏览器历史的每个阶段,不仅仅是见证者,更是行业发展的推动者,但然后呢?

  上周末,Opera上市大涨,获得了14亿美元的市值,看起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开局,但市值这种东西我们应该看看当初的买入价格。

  2016年昆仑万维和360等企业收购Opera,耗资有12亿美元和15亿美元两个版本的传言,后来又有媒体曝光收购失败,改成6亿美元的一个部分资产收购的替代方案。但不管哪个版本,对照今天Opera的14亿美元市值来说,算上通货贬值和时间成本,可谓是大亏而归了。

  Opera相比其他浏览器,早已经跳出了浏览器的范畴。全面的涉足新闻流媒体服务,并且在全球各地经营,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创新价值。尤其在东南亚和非洲市场,Opera做的很不错,但今天的Opera纵然做到全球老大,也只能说涉足五大洲而非统治,其统治力也远不如当年的网景和IE。

  当然,无论如何Opera由一个日薄西山的老牌明星产品,在中国互联网人的努力下,重新焕发了新生,并且在全球各地开展业务,这件事情本身的行业意义就远比一家企业的市值更重要。往小了说,它的成功鼓舞了无数迷茫的老牌企业,通过转型是可以再获新生的;往大了说,Opera这种企业走的路线,不正是中国倡议的“一带一路”理念最好的践行者吗?

  写在最后:今天的互联网时代,是一个全面去中心化的时代,浏览器也好,社交平台也好,搜索也罢都不是用户上网入口的唯一。“浏览器统治互联网”就让我们当做怀旧过去的一个念想吧。


Tags: 浏览器

发布: mjtmjtjj 分类: 科技创新 评论: 0 浏览: 2
留言列表
发表留言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